女性借梳妆以增色,几千年不改;纳各种梳妆用品于一体的梳妆匣,历史悠长。虽然今天传统的梳妆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曾为多少代女子带来青春亮丽的生活用品的源流却很值得去研究。
梳妆匣,老百姓俗称“梳头匣子”。因梳妆首先要用镜子,梳妆匣又称“镜匣”,古时亦称“镜奁”;又因梳妆时需将镜子支起,故北方人也惯称为“镜支儿”。
关于梳妆匣的历代称谓颇多,如汉代,就有“竟检”、“妆具”的叫法。至明代,出现了一种叫做“官皮箱”的用具,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这是官家器具,但据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考证——它也是梳妆匣的一种。
梳妆匣现存于世的实物中,传世品较早的可见于明代,出土物较早的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又以汉墓出土者为多。
我国早期的梳妆匣所用材质多为木胎刷漆,也有藤编或竹苇制者;唐代发现有瓷制品,宋代已有纯木制品;至明代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制作的梳妆匣;清代以后,所用材质基本与明代无异。
梳妆匣到了明清两代,型制已基本固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梳妆台,一类为小型梳妆匣。
在中国的古典家具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装巨镜的梳妆台,直到清代晚期,西风东渐,这种梳妆台的款式才从外国传来。
附带要讲的是,镜匣之“镜”,历史上曾经历了巨大变革,对梳妆匣的演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自从有了玻璃镜,梳妆匣则逐渐改成方形。笔者藏有一具明式黄花梨镜台,其底座上的屏风已被拿掉,代之以红木镶框、一宽二窄的三联玻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