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文化
首页 > 红木知识 > [ 漆器文化 ]
中国漆器专用术语(二)
日期:2013-03-04 查看:4112 【 字体:
    填嵌,在漆画上刻花纹后,用漆和金、银或螺钿等嵌填进去;或用稠漆作出高低不平的地子,然后用漆填磨平的髹饰技法。
    剔彩为雕漆的一个品种。明黄成《髹饰录》:“剔彩,一名雕彩漆。有重色漆,有堆色雕漆,如红花、绿叶、紫枝、彩云、黑石、轻重雷文之类。绚艳悦目。”《尊生八笺》:“有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其制作方法为在器物上用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漆上去,每层若干道,使各色都有一个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剔刻,剔彩的漆色一般有红、黄、绿、紫、黑等色,需要哪个颜色便剔去在它以上的漆层,就会露出需要的色漆,然后在它的上面刻出花纹。直到一器之上具备各个漆层的颜色,达到色彩斑斓的效果。剔彩漆器最早见于明宣德时期。
    堆彩模仿剔彩的一种做法,又称“假雕彩”。制法和堆红相似,不同的工艺是罩各种色漆。
    款彩是指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纹,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银的一种装饰技法。款彩在各地有各种名称:扬州称“深刻”,北京称“刻灰”,或“大雕刻”,苏州上海称“刻漆”。《游宦纪闻》:“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
    云雕,剔犀剔刻的花纹大多为云纹、回纹,流转自如,回旋生动,北京文物界都称之为云雕,实为剔犀的别名。
    剔犀为雕漆的一种,与雕漆的其他品种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明黄成《髹饰录》:“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带朱,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划、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卷八:“古剔犀器皿,以滑地紫犀为贵,俗谓之枣儿犀。”故剔犀又俗称“枣儿犀”。北京、山西以及古玩行将其称为“云雕”。制作方法为用二种或三种色漆在胎骨上用一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色层,再换另一色漆刷若干道,这样有规律地由两种色层达到一定的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云钩、回纹、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达到富于变化的装饰艺术效果。剔犀以线条简练、流畅大方的云纹为主。剔犀的出现不晚于唐代。剔犀漆器在宋、金时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元代剔犀作品极少,以张成所制剔犀云纹盒为最精,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纹饰简单质朴而粗厚圆润,刚劲而有力度。但明代剔犀制器因不带款识,故鉴定起来要困难一些。明代剔犀有黑面、朱面两种,器型有小圆盒、二层盒、圆盘、葵花形器、盏托、执壶等。
    揩漆的工艺过程,先从“打底”开始,也称为“做底子”。打底的第一步又叫“打漆坯”,然后用砂纸磨掉棱,过去没有砂纸时,传统的做法是用面砖进行水磨;第二步是“刮面漆”,嵌平洼缝,刮直丝缕;第三步是“磨砂皮”,磨光底子也就做成,可进入第二道工序。这一工序先从“着色”开始,因家具各部件木色常常不能完全一致,需要用着色的方法加工处理;另根据用户的喜欢又可以在明度和色相上稍加变化,表现出家具的不同色泽效果。也有些家具不着色,这就是所谓的“清水货”。接着就是第一次揩漆,然后复“面漆”,再“留砂皮”。同样根据需要可着第二次色,或者直接揩第二次漆,接下去就进入“推砂叶”的工序。砂叶是一种砂树的叶子,反面毛糙,用水浸湿以后用来推磨家具的表面,能磨之极光且润滑。最后,再连续揩漆三次,叫做“上光”。上光后的家具一般明莹光亮,熟糯平滑,富有耐人寻味的质感,触觉也格外舒适柔和。
    剔黑,即用黑漆堆积,然后剔刻花纹的做法,又称雕黑漆。分为纯黑剔黑、朱地剔黑、朱锦地剔黑、黄地剔黑、黄锦地剔黑、绿地剔黑、绿锦地剔黑等多种。目前在中国尚未发现有宋代剔黑漆器,但日本文化厅收藏有宋代剔黑婴戏图盘。盘内外髹黑漆,盘内雕楼阁三重,刻画的是中秋之夜的景色,盘内外壁雕有各种花卉。此盘髹漆较薄,花纹雕刻不深,全盘高低一致,尚有唐代雕漆有如印板的遗意,其风格和元代雕漆不同,而与宋代醉翁亭雕漆盘相似。因此,剔黑婴戏图盘最晚也应是一件南宋时期的制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剔黑漆器中,以朱地的和朱锦地的为最多,其次是黄地的、黄锦地的和纯黑地的,绿地的和绿锦地的极少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乾隆款的大碗,纯黑漆直径逾尺,口刻蕉叶纹。在斜方锦地上刻由绦环构成的花纹四组,各组之间刻云纹及莲花各一朵。由于碗的尺寸大,花纹显得疏朗,比一般乾隆时剔黑趣味淳朴。传世的剔黑漆器数量有限,其时代风格与剔红漆器是相同的,在鉴别其时代早晚时,以剔红漆器的雕刻刀法、风格为断代依据,以便对其进行辨识。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元代张成、杨茂为剔红名家。《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剔红作品以髹漆肥厚,雕刻精细,磨工圆润而著称,其内容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花卉等。张成的剔红作品留传不多,弥足珍贵。剔红在北京通称雕漆(含义比剔红更广,剔黄、剔黑、剔彩等也都包括在内),在漆器胎骨上层层积累,到一个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花纹的做法。从剔红花纹刀口的断面,有时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数。明清时期,剔红漆有较少的,有时施漆多到五、六、十道乃至百道以上的。另一方面每道漆层的厚薄,各器也有出入,因而古代剔红器物,厚薄很不一致。明代雕漆,尤其是明早期的雕漆,花纹尚肥腴饱满,漆层薄了是刻不出来的。漆层厚,费工又费料,速成的制品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到清代工艺技术更趋完善。
    重色雕漆,表面几乎雕满花纹,只在花纹空隙间露出一些光素地子的一种雕漆,俗称“繁文素地”。
  古典家具专卖店: |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  深圳   |  济南   |  寿光   |  昆明   |  大理   |  兰州   |  长沙   |  海南
|   武汉   |  厦门   |  天津   |  甘肃   |  
  漆器·工艺品专卖店:|   北京  |  南京  |  杭州  |  苏州  |  海南  |  深圳  |  厦门  |  

    分支机构:|   北京办事处  | 厦门营销中心  |      友情衔接:山中企业集团  红木信息网       技术支持:

福建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19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