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嵌 穷工殚巧
日期:2013-01-14 查看:3881 【 字体: 大 中 小 】
在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装饰手法中,有一种以"百宝嵌"命名的装饰技法,其工艺程序是直接在漆地上或木脸上挖出四槽,再将螺甸、金银片、珍珠、宝石及其它各种名贵物料,经过加工后,做成镶嵌物,粘贴在漆、木胎上,组成绚丽多彩的图案,达到悦人耳目的艺术效果。据考古资料表明,从出土的商代墓葬中,就已经发掘出在器物外表镶嵌蚌壳的漆器;而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的嵌宝镇金兽形砚盒,盒面上嵌有绿松石、青金石、赤珊瑚,色泽鲜艳,华丽之极,则表明早在汉代,能工巧匠们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制做百宝嵌器物了。另外《西京杂记》里也提供有汉代使用百宝嵌的史料:"双制,天子笔管以错宝为研。"这种所谓的"错宝"笔管亦是采用百宝嵌技法制成。以后百宝嵌技法继续发展,至明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里有这样一段总结性的记述:"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 随着工艺的进步,百宝嵌技术不断发展,日臻成熟。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记载有一种“周制”百宝嵌做法,这种做法为明代扬州漆器匠人周翥首创,其法是"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铀、象牙、蜜蜡、沉香,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檀梨漆品之上。大则屏风、桌几、窗隔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籍,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钱泳用"真古来未有之奇玩"来评价"周制"百宝嵌,说明其制做技法之高。周系嘉靖时人,为严意所养;嵩败,器物尽人宫麻,外间少见。清初流入民间,到乾隆时,其技复又盛行。当时的王国琛。卢映之都善于制做"百宝嵌"漆器,在他们的影响下,清宫造办处也曾生产出大量的百宝嵌器物,供皇家享用。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仍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百宝嵌器物,大到室内陈设家具,小至案头文玩,无一不是制作精美,穷工殚巧,如这件百宝嵌书式盒即是一件工精料细的上乘作品。 百宝嵌书式盒长34厘米,宽9.8厘米,高25厘米,以紫檀木为胎架制成、盒盖两侧做成线装书形.盒内置有盛放文具的文具架。此盒盒面采用浮雕镶嵌等技法,以白玉、玛瑙、珊瑚、染牙等材料,刻成花果枝叶,盒的正、背两面,以佛手、仙桃、石榴组成"三多"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又以白玉镂刻方夔纹装饰在图案的四角,更衬托了盒面图案的立体感、同时中心图案中的玉桃、螺铀、佛手、玛瑙、石榴、珊瑚花、染牙叶等等,果实累累,争奇斗艳,红白黄绿帼间,颇有悦人眼目之感。作者在盒两侧,以密贴在一起的竹丝,装饰做成线装书形,起到了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百宝嵌书式盒下配有紫檀雕花高束腰木座,设计巧妙,制作精细。此类书式盒作为案头雅玩,多陈设在书斋之中,引人人胜,愉惬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