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与太师椅
日期:2012-06-29 查看:3132 【 字体: 大 中 小 】
我国古代家具几乎都是按照其结构特征或者使用功能来命名。唯独 “太师椅”却以官阶名称而出现。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公元1100年间),曾五度拜相的蔡京被参奏弹劾返乡,在家乡福建省仙游县九鲤湖祈梦时,九仙梦示其诗曰:“刻木铭心处,乘雷可升腾”。蔡京睡梦醒悟,亲自绘制草图,立即召集本地的能工巧匠,选用江南珍贵的千年黄杨木,将宫廷用具经典款式与家乡木雕工艺、书画艺术有机结合,制成罗汉床、屏风、案几等家具,并在其上精雕仕女图案后反复打磨。之后,进献给徽宗皇帝。徽宗看后,龙颜大悦,反复触摸,爱不释手。睹物思人,不久后便把蔡京调回京城,并于崇宁元年提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右相),翌年提任尚书左仆射(左相)兼门下侍郎。自此朝野深受其影响,争相仿制,代代相传,“太师椅”款式和名称就由此流传下来。 宋代以后,“太师椅”这一称呼仍然保留着,但式样和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明朝太师椅已变成有一个圆形的可开可合的折叠结构的圈椅。清朝的太师椅则是一种扶手椅。其尺寸比一般生活用椅大,常用檀、梨二红木等材料制成,呈整体固定结构和四方形截面的腿托着带有束腰的椅座,靠背多是三扇屏式,扶手也多做屏板式。靠背和扶手或雕花,或镶嵌瓷片、大理石等,可谓造型富丽而稳重,一般成对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