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室内装饰格局,随建筑样式与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到明代时已基本形成定局。从目前保存的一些明、清两代文人画作中,可以大致看出一种追求“简雅”的基本特点,往往都是以深色的家具、陈设与粉白的壁面间以多彩的摆设古玩形成高逸典雅的装饰风格。
另一方面,从室内陈设中也可以看出明代家具与建筑之间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如从传世的仕女画、木板插图中,人们可以看到明代室内陈设如门、窗、虎、牖。隔扇、屏风以及隔断、栏干等多种样式,其中门户既是建筑上的室内进入口必备部分,窗牖则是必须的通风采光设备,同时又是极有风格的装饰因素,有些作为室内隔断的栏干已属一种特别定位的室内陈设,和一般的建筑形式相距甚远。屏风则常被作为一种活动的“墙”,起到遮风蔽寒、分割空间的作用,但同时它又是室内家具的一种。特别是一种随墙书柜,式样似嵌入墙内的橱柜,柜内分格置书,柜面为板门,与建筑墙面融为一体,既经济又美观,既是建筑构成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实用功能很强的家具,很有民族特色。
从明画中可以常见的家具,则有几、桌、案、橱、柜、凳、床、榻、脚踏、衣架、灯台等,这些家具的样式已基本形成,而且在类型及格局上已经与现代家具相差无几,这也是明式家具适合民族生活方式、在基本样式的设计上已相当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北方居民中,还可以看到北方民宅对于家具的特殊要求以及适应性。北方民宅多用均齐格局,一正之外必有两厢,简单的民宅院内有三合房、四合房。每座建筑又分三开间、五开间。房内以隔断将间与间分开,隔断多用槛、框或隔扇。隔扇上半是隔心,下半是绦环、裙板,格心一般饰以窗棂条,明代前后多用柳条式直棂,直棂格扇的好处是既美观又便于清扫,而到清乾隆之后则变得以横条为主,不如明式的简洁合用了。普通民宅一般将佛堂设于正房的明间,并于佛堂前设供桌、供案、香几、罄几等。寝室多在正房的次间,厢房或耳房内,寝室内的炕在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楼盘)之后,逐渐变为木架床,床架周围用帷幕,床顶置仰尘。炕几一般置于炕,另外有柜橱、凳、墩等。
客厅多设于厢房内,客厅内的家具则多以坐具为主。罗汉床即榻,是客厅最常见的坐具,除此之外就是屏风。一般有座屏、折屏两种。屏风根据功能需要,分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插屏多用大理(楼盘)石、雕漆、紫檀、花梨等制材,下面多用木座。折屏风可称围屏,其实是较低的隔扇,一只茶几、两把椅子靠壁而设,此外还有条案、方桌、杌凳、鼓墩等。北方的书斋多设于较幽静的居处,如套间或另建两三间,书斋里的陈设及家具以书案、书橱、椅凳等为主,书案一端常靠墙窗,墙窗敞开,檐际悬挂竹帘,装修不尚豪华,但自有无限情趣在简洁之中。明代以后的建筑及室内布局并无多大变化,但家具的样式却日趋繁琐,特别是清中后期则更趋向虚化浮夸了。
在总的造型风格上,明式家具强调端庄稳重、简洁大气的气质,一几一案,一瓶一盘,一字一花的布局,都力求与室内陈设总格调相吻合。我国从明到清的室内家具布置多采用对称或成组成套的方式,一般以临窗迎门的桌案为中心,配以成组的几、椅或一几二椅、二几四椅,柜、橱、书架等也多成对成双摆放,力求严谨划一,再配以灵活多变的陈设如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盆花、盆景等,形成对称中求变化、均衡、端庄而不失于呆板的效果,而在这其中,造型大方、端正的家具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定基调的作用。
来源:
中华古典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