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文化
首页 > 家具文化 > [ 漆器文化 ]
漆器历史
日期:2013-04-29 查看:5783 【 字体:

    孕育期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孕育期。中国髹漆工艺发展的文化序列根植于新石器时代,它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与新石器的到来相伴相生。“物有饰而后能享”,在原始器物上涂漆,最纯真的表现了漆器在满足人们低层次的需要后,实现了由实用向审美意识的转化。
    萌芽期
    夏、商、西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萌芽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发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技术系统的进步是驱动髹漆工艺发展的原动力。青铜冶铸技术的产生与青铜器的实用,人工漆林的种植与兴起,为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中国文明发祥之初出现的彩绘、金银贴花、嵌玉石、蚌泡等漆器,表明独特的生漆文化艺术语言体系已经初露端倪,而漆器种类的逐渐增多,器形的繁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也反应了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的某些进步,并最终使美丽的漆器成为奢华的象征物。
    成长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成长期。春秋战国铁制工具成为漆木器胎骨制作的主导工具,为后世漆器形制的多样化、数量的增长以及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锋利的铁制工具如刀、斧、凿、锯、锥、锤等,不仅提高了漆器制作效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使其能适应制作各种漆器胎骨的需要,创造出与当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各种产品。这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漆器胎骨的多种制法,制胎技术达到了极高成就,制作工艺日益精致细腻,日臻完善,质量得到明显改进。仅就木胎来说,就有斫木胎、旋木胎、棬木胎,还有通过雕刻成型的胎体。此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其他材料制作漆器胎骨的新工艺,如夹紵胎、丝麻、竹胎等。这些新胎骨的创设,尤其是夹纻胎的发明,不仅使漆器变得轻巧、易于成型,也标志着中国漆器制胎技术已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最终使漆艺摆脱了胎骨材质的限制,演变成了纯粹的漆艺制品。
    而“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则把漆的表现力和包融性挥洒到了极致,为漆器鼎盛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技术条件。
    鼎盛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鼎盛期。中国漆器工艺自战国末期开始,迈入了一个蓬勃发展长达500年的鼎盛时期。秦汉时代疆域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的统一与趋同。楚国漆器艺术的优秀传统,通过文化的迁徙、融合、交流和传播,而扩散到了其他地区。即便是原先的楚地,如江陵等地,各种艺术文化也因各种交流而发生改变,同样具备秦汉时代统一的色彩。秦汉漆工艺正是在这种兼容、交流、整合中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中国漆工艺史上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
    消长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消长期。战国、秦、西汉是中国古代漆器的空前繁荣时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长达四百年之久,是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东汉中期以后,由于政治的动乱,漆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所下降,漆器的生产开始缓慢,但仍有不少漆器品种和制漆工艺涌现出来,已有的漆器品种和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提高。从考古发现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无论出土的数量,还是漆器的种类都大不如汉代。但这个时期,仍有不少新工艺的出现。密陀僧、绿沉漆、金银平脱等工艺,就是这一时代生漆艺术发展的杰出成就,而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则是夹紵造像技术的兴起,则迎合了佛教在中国蓬勃兴盛的时代风貌。
    繁华期
    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的繁华期。宋代以后,中国的髹漆工艺达到了极盛时期,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宫廷制造和地方制造同时并存的局面,漆器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手工业日趋兴旺,漆器生产趋向大众化、商品化、艺术化。宋代生漆精制技术的关键突破,将生漆艺术之表现手法发展到了极致,到元代时已经达到极度的成熟和圆满的程度,明清以后已不再有自身变革的意义,只是在技术层面上的综合改良,或是局部细部上的精益求精,而非工艺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或创新。

来源: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

  古典家具专卖店: |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  深圳   |  济南   |  寿光   |  昆明   |  大理   |  兰州   |  长沙   |  海南
|   武汉   |  厦门   |  天津   |  甘肃   |  
  漆器·工艺品专卖店:|   北京  |  南京  |  杭州  |  苏州  |  海南  |  深圳  |  厦门  |  

    分支机构:|   北京办事处  | 厦门营销中心  |      友情衔接:山中企业集团  红木信息网       技术支持:

福建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19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