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要
首页 > 家具文化 > [ 收藏鉴要 ]
古趣楠书房
日期:2010-09-22 查看:4158 【 字体:

   馆名:楠书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特点:以展示中国金丝楠木古典家具为主题的会所  

    建馆时间:2009年9月对外预约开放  

    镇馆之宝:清代雕龙顶箱柜复制件、全国最长的如意云头大翘头案等  

    北京的后海曲折而迤逦,它穿越了数百年的人世沧桑,散发着浓郁的明清文化气息,如京城的一片世外桃源。而在后海北沿幽长而古朴的湖岸边,一扇朱漆大门将四合院式的两层楠书房悄然隐逸其间,沉静而内敛,在恬淡中透露出亘古的温婉和静谧。楠书房内藏明、清古董楠木家具及由名家设计、指导制作的经典款式的金丝楠木作品。传说,每一株金丝楠木都充满灵性,等待有缘人来与之面对面。当下的都市人,在厌倦了城市的繁杂尘嚣后,沉浸在金丝楠木的丝丝温婉、恬淡中,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浑然天成的楠书房  

    在楠书房里,最显眼的是一面由金丝楠木制作的“楠书房”匾额。匾额硕大,清丽饱满的“金丝”纹理清晰可见,将金丝楠木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金丝楠木是楠木的一种,由于木材的光泽很强,特别是在刨片时,有明显的丝丝金光而得名。金丝楠木因其生长规律属大器晚成型,其生长到旺盛的黄金阶段,需要 60到90年,而成材则需要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因此金丝楠木成为非常珍贵的稀有木材。金丝楠木树直节少,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千年不腐不蛀,其做成的家具、器物即使不上漆,也会散发出其特有的光泽。  

    金丝楠木赫赫有名,但很多人只是耳闻而未曾亲见,因为自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是皇家专用木材。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建筑和少数家具,古代帝王龙椅宝座都会选用优质金丝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楠书房之名很好地诠释出,这处以金丝楠木为主题的展示会所之内涵。楠书房取“南书房”的谐音,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设立供康熙皇帝读书的南书房。南书房自设立时起,即被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而对于康熙皇帝,他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雍正年间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不再参与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入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书房亦被长期保留,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裁撤。  

    楠书房按照典型的古代文人的书房、厅堂设计,一桌,一椅,一书架,一短几,无不以楠木或金丝楠木制成。不仅如此,每个房间的把手,都是由金丝楠木做成的“如意云头”,就连房梁也都是整根的金丝楠木。古人认为木性中含有天道,能够涵养人心,丝丝的楠木幽香,犹为能潜移默化地滋养人之心灵。  

    清代雕龙顶箱大柜复制件  

    在展厅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按清乾隆年间实物精确复制的雕龙顶箱大柜。此柜由下柜和上顶箱组成,通高3.25米,用材厚重,器型硕大,双柜并排而立,巍峨如城墙一般。  

    大柜雕饰密不透风,十分精美。腿间设直洼膛肚牙板,雕有海水纹,海浪翻滚,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在闷仓余塞板正中雕一龙,两边各一凤,取龙凤呈祥之意;八扇柜门板雕有蛟龙出海图,波涛汹涌,云腾雾绕,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大气磅礴,蔚为壮观,雄浑淡定,灵气逼人。每一条木纹、每一笔刀工,都蕴含着不凡的意义和生命力。  

    此器原件为清乾隆年间宫中造办处所造,用于皇帝盛装朝服,又谓朝服柜。金丝楠木耐腐性极强,可以千年不腐烂,而且还会散发出楠木香气。古书记载金丝楠木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免虫蛀,所以皇家朝服柜、书箱、书柜皆用金丝楠木。  

    楠书房中展示的这件雕龙顶箱大柜,由东阳雕刻大师吴初伟携弟子亲力打造,按实物精密测绘制图,并依原物各部件、尺寸、用料、榫卯、铜活、纹饰等细节精密仿制,历经一年,全部手工制成。中国古代造物讲究工巧。所谓工巧,实际上包含了意匠之巧和技艺之巧,而意匠之巧更为重要,并成为中国人典型的造物思想观。吴初伟是东阳木雕的传人之一,大师以精湛的雕刻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心演绎出这对雕龙顶箱大柜的神韵。 
  神奇的金丝楠木香几  

    楠书房中展出了数件“神奇”的香几。香几,是古代承放香炉用的家具,因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而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足下有“托泥”。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到唐宋,已演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香几大多成组或成双使用。后来,因香几制作花样繁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置香炉之用,而成为点缀文人雅室的艺术品。  

    楠书房中的香几,系用金丝楠木制成,其表面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温柔的金光。由于灯光照射的缘故,在光线足的香几表面,金光闪耀,而在灯光不及的阴影部分,却是一片暗淡。但是当您转动观赏位置时,奇迹发生了,原来处在灯光阴影之下的部分,因为灯光角度的变换,从暗淡而变成金光闪耀,而曾经金光闪耀的地方则归于暗淡,这即为金丝楠木的神奇所在。  

    明代的柱墩  

    在楠书房展厅中,有一对非常可爱的柱墩。这对柱墩高约40厘米,直径30厘米,饱满圆润,使人见之便爱不释手。据讲解员介绍,柱墩是古代建筑构件,为房屋中房柱的底座,用于支撑房屋的柱子。楠木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用材,古代身份地位高贵的人家,造房的梁柱均以楠木为材,以显示其高贵奢华。同时为了美观,在房柱的底座上,会雕刻出各种吉祥图案。展厅中这对柱墩系明末之物,墩的柱础,作瓜棱瓣,寓意瓜熟蒂落、五谷丰登,体现了古人期冀家业兴旺、香火连绵之美好愿望,更有清澈的亲情在其间闪耀。  

    清晚期的黑漆刻灰饰疙瘩漆“半蜗”老匾  

    楠书房展示出的数块匾额中,其中清晚期的黑漆刻灰饰疙瘩漆“半蜗”老匾,以其不同凡响的寓意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黑漆刻灰饰疙瘩漆是制作匾额中一种非常独特的工艺,其工艺是先将木材制成匾胎,然后在木板上刮上比较厚的灰层,待灰干后,在灰层上刻画文字或图案,而后在灰上罩上生漆,最后在匾的表面做上疙瘩漆,用以装饰。  

    此匾因题有“半蜗”二字而得名“半蜗匾”,匾上有一段跋记述了“半蜗”两字的含义。此匾原为晚清扬州大家陈崇光为自家新屋所题门额。陈崇光说,新盖的房屋非常简陋,特意选了这两个字挂在门楣之上,儿孙们都知礼好德,自己平时多有声斥而少有夸奖,想题别的字,总觉得不合适,因为忆起蒋竹山“半蜗茅房”所以选择了这两个字挂在这里。陈崇光将自家房屋比喻只有半个蜗牛壳大小,意在教育后代要质朴淡定,低调躬行。这里的“半”字用意很深,“盈则亏,满则溢”。我观之,偶然想到“半蜗”之名与曾国藩书斋“求阙斋”之名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曾国藩认为天尚有虚亏,地不满东南,天地都这样,人怎么能全呢?缺,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因为只有“缺”和“亏”才有成长的空间,才会家业兴旺发达,香火连绵,长盛不衰。  

    一根金丝楠木成就一张大画案  

    在楠书房的展厅中,有一张 4米多长、1米多宽、10厘米厚的独板金丝楠木画案令人赞叹不已,这件由楠书房自己出品的作品,出自于一根色泽均匀的金丝楠木。  

    此画案样式为明式画案中之大器。为方便移动,采用传统分体式结构,案面、牙板、案腿等各部件以榫卯结合,活销固定,可自由拆合或化整为零。  

    据介绍,这张画案的用料系出自一整棵金丝楠木。这棵金丝楠木大约生长有数百年,去除枝杈得到一根长4米、直径为50厘米的圆柱。此木料最初是两头带有透榫的老房柱,楠书房的木匠师傅经过反复测算,数日琢磨后将这根老房柱设计出画案的最大尺寸,再“量体裁衣”避开材料榫洞缺陷,解出各个部件用料,最后将这根木头“吃干榨尽”一木制成一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匠人惜料如金,量体制器的优良传统。  

    我轻轻用手抚摸着这张用整棵金丝楠木雕铸出的画案,手掌间温婉与静谧之中仿佛拥有了脱俗的质朴与从容,一种温润的生命张力溢满全身。  

    质朴无华的罗汉床  

    楠书房的展厅中摆放着一架质朴无华的金丝楠木罗汉床。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成的。榻本来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榻,已经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后来人们又在坐面上加了围子,增大床体曲线弧度,仿佛是“罗汉肚皮”,故而得名“罗汉床”。  

    明、清两代皇室和各王公大臣的厅堂里,都陈设着罗汉床。罗汉床一般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且都摆放在殿堂中的重要位置。宫廷中则多摆放在正殿明间,和屏风、香几、宫扇、香筒、角端等组合陈设,显得异常庄重、严肃。  

    大罗汉床不仅可以用作卧具,也可以用为坐具。一般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垫、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而罗汉床正中所置炕几,作用相当于现代两个沙发当中的茶几。这种炕几在罗汉床上使用,既可依凭又可陈放器物。可以说,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而十分讲究的家具。  

    在我国汉朝以前,人们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于是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清代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  

    在楠书房还有一件不惹人注意的展品——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观者看到它黝黑的外表,斑驳的纹路,以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藏品,但在鉴赏人的指点下,大家才知道,这是一件稀世珍宝。明、清家具收藏专家朱宝力见到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时,曾惊叹道,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  

    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系清雍正年间之物,该器以上等金丝楠木为胎,通体饰大漆,在漆地上以典型的描金工艺饰缠枝莲纹和四爪金龙。经数百年的沧桑,虽漆面斑驳、金箔部分脱落,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此器高2米、宽1.8米、厚80厘米,宽厚硕重,产地为山西。依其器型纹饰来看,当年应该是亲王或贝勒家中陈设之物,或是皇家庙堂藏经用柜。  

    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表面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是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早在中国商代已开始用大漆制出了精美的漆器。刚割取的大漆,呈乳白色黏稠状,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现在通过人工制成的合成漆,五光十色、色彩丰富,但在无毒、耐久、抗酸碱等方面,人工漆是远不敌大漆的,因此大漆又有漆中之王的美誉。  

    这件清代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处处显示出其尊贵的气质。  

    馆藏最老的明代剑腿榻  

    楠书房展出的金丝楠木家具中,最老的一件即为这件明代的剑腿榻。榻属于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卧具。此榻长约2米、宽约60厘米,与宽厚敦实的罗汉床相比,榻显得体态修长。  

    在汉语中“下榻”一词的来历还与“榻”有关。《后汉书·陈蕃列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做官清廉,对坏人坏事极端痛恨。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学士都愿同他交朋友,或争当他的学生。他任系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陈蕃邀请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周鏐到家中做客。周鏐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但他却接受了陈蕃的邀请,欣然前往,并且与陈蕃一见如故。于是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专门用来接待周鏐。而周鏐一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周鏐什么时候来,陈蕃就又把榻拿下来招待他。于是后人就把留住宿形象地称为了“下榻”。  

    全国最长的明代如意云头大翘头案  

    楠书房中展出了一张目前可以找到的全国最长的楠木翘头案——明代如意云头大翘头案。此案长4.33米、案面以厚9厘米的独板制成,俗称“一块玉”。器型巨大、用料硕重,当属楠木几案之最。此案两头作如意云头雕饰,微微翘起,庄重中透出奢华高贵之气。  

    我国古代案的形制很多,翘头案是其中的一种,属于供案的形式。这种案的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和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作供案,衙门中的供案翘头非常高,很夸张。它具有威严感,给人以心理上的威慑力。我们常用的“案件”一词,便是根据“案”衍生出来的词汇,原义指案子上的文件。  

    翘头案是文人设计出的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有翘头但翘头很小。有人会问翘头案是做什么用的呢?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观赏手卷有讲究,要摆在翘头案上看。因为如果将手卷放在桌子上,手卷打开时,它的轴很容易滚到桌边落下。而在翘头案上观看,轴滚到案子两头有翘头挡着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从翘头案的设计来看,古代文人那种做事要求至善至美的境界跃然而出。

  古典家具专卖店: |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  深圳   |  济南   |  寿光   |  昆明   |  大理   |  兰州   |  长沙   |  海南
|   武汉   |  厦门   |  天津   |  甘肃   |  
  漆器·工艺品专卖店:|   北京  |  南京  |  杭州  |  苏州  |  海南  |  深圳  |  厦门  |  

    分支机构:|   北京办事处  | 厦门营销中心  |      友情衔接:山中企业集团  红木信息网       技术支持:

福建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19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