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要
首页 > 家具文化 > [ 收藏鉴要 ]
关注我国传统坐具的来历
日期:2013-06-13 查看:4548 【 字体:

  凳子,椅子,都向称中国传统坐具。但,在最古的时候,我国尚没有这些“垂足而坐”的家具。这是在经过了一段历史发展后,逐渐才形成的。前文说过,在较古的时代,我国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席地而坐”。 

  比如,我们所常见到的《孔子讲学图》,孔子便是坐在一张矮床上讲课,周围的72弟子坐在几张席子上听讲。这时席子,便是人们最早的坐具。

  与席同时或稍后,出现了称做“床”的家具。古时候,床并不专指卧具,而大部作为坐具使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床”的象形字。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史书中对床的记载很多,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床。比如,《战国策》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出游到楚国时,曾向楚王献“象牙床”。汉朝一部小说书《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有一张“七宝床”。还有一种称为“匡床”的。又叫“独坐座”,显而易见是单人的坐具。据说商鞅曾劝说君王要泰然地“处匡床上而天下治”,便是指的这种代表着某种权威的坐具。从席到床,坐具已经逐渐高起来了。床总得有支架撑起。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现的战国时的一张彩漆木床,其形制便有六条小床腿。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画的单人小床,也有四条小足。汉朝以后,又兴起一种“胡床”,形状更其高了,可以说是当时的高足坐具。顾名思义,“胡床”原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宋朝人的记载,这是一种“交足”、“绷带”、“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的坐具,有人考证认为近似今天的“马扎儿”。正由于轻型方便,常被贵族们带出郊游旅行。相传,唐明皇出门游历,便带着此具。登山劳累了,就地支开暂息,美其名为“逍遥座”。《艺文类聚》记载说,曹操也坐过这种家具。有一次他和西凉大将马超打仗,被马超突袭,曹操显得很从容,马超军赶来了,他“犹、坐胡床不起”。从这两处记载看,所谓“胡床”,实非后世的床式卧具,而是一种有腿的简便坐具,是无疑的。这种坐具自东汉末年传进了中原。

  从“胡床”以后,我国坐具趋势越来越向高足发展。晋朝的古书中开始出现“凳子”的名称。敦煌的唐代壁画里,人们可以看到多种形状的凳子,有方形凳、长条凳、圆形凳和椭圆凳等。著名唐画《纨扇仕女图》中所画的腰圆形凳子,便是其一。

  唐朝以后,又逐渐出现使人们坐得更舒适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书中考证过,后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后兴起的。“椅”偕“倚”音,意即坐时有个依靠。我们从另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韩熙载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韩熙载是盘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画中另外两位官员则都已经“垂足而坐”了。

  到了宋代,椅子的形状日益多起来,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不一而足。后来又出现了“太师椅”,据说是宋朝一位京兆尹(京城长官)专为当朝宰相设计的,以后太师椅便流传于世。

  从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从无足到低足到高足,是我国家具史的一种发展趋势,说明人类在生活上总是日益讲求舒服实用。目前,时尚又盛兴各式沙发和组合家具,当然更进一层了。 

来源: 红木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专卖店: |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  深圳   |  济南   |  寿光   |  昆明   |  大理   |  兰州   |  长沙   |  海南
|   武汉   |  厦门   |  天津   |  甘肃   |  
  漆器·工艺品专卖店:|   北京  |  南京  |  杭州  |  苏州  |  海南  |  深圳  |  厦门  |  

    分支机构:|   北京办事处  | 厦门营销中心  |      友情衔接:山中企业集团  红木信息网       技术支持:

福建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19091号